社科网首页|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188体育网址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必要性

2023年02月24日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23-2-23作者:张其仔

目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有哪些?对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哪些政策建议?

【核心观点】要掌握战略主动,把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放在自身的力量基点上,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关键产业链供应链抵抗极端风险的能力建设。

目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两个。

第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赤字持续增长。美国实施的供应链霸凌行为导致了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这是造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治理赤字的首要因素。全球产业链作为一种复杂的经济网络,其稳定性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即关键节点的稳定性、网络本身结构韧性和网络处理发展与安全关系的能力。美国供应链霸凌行为对这三者都有负面影响,通过对产业链运行和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核心环节、对所谓的友好国家网络、对创新要素的控制以达到主导、塑造全球产业分工的目的。目前,全球各国虽然都在出台政策,竞相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安全水平,但由于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机制受到损坏,传统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基础受到冲击,导致更多的发达国家竞相利用结构性势力,扭曲全球产业分工。

第二,产业链供应链卡链、断链、堵链风险增加,对全球经济繁荣造成冲击,造成需求收缩、价格上涨。由于美国供应链霸凌行为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创新转移效应、竞争优势重塑效应,短期内会导致卡链、断链、堵链风险增加,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繁荣的重要障碍。而且这个因素还将在较长时间内对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造成重大影响。美国政府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有关供应链安全和韧性审查,其背后的实质是以国家安全、供应链韧性为借口的供应链霸凌,将全球产业链的相互依赖政治化、武器化。

具体到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则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部分关键投入品集中在中国生产为借口,推动供应链来源“小圈子化”。全球化生产使各国专注于比较优势领域,专业化分工带来的低成本红利促进了世界经济长期蓬勃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领域产业链绵长,技术的复杂性意味着任何一个企业或国家无法在所有环节都处于领先地位,协同合作符合各国实际利益。然而,美国却将生产分工贴上了“政治标签”,武断地对中国采用加增关税、限制投资等非市场竞争手段进行打压,不断利用所谓“长臂管辖”裹挟其盟友与中国供应链脱钩,这种做法既不顾他国利益,也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是提出所谓的供应链“可追溯”性,以各种所谓的美国单方定义的标准,排斥中国企业,并企图损害中国产品国际形象,削弱中国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

三是无端指责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疫情初期,美国认为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程度过高,不利于供应链稳定,但中国制造业在疫情冲击下表现了出色的韧性,发挥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作用。2021年,中国出口规模达到21.73万亿元,同比增长21.2%,保障了全球供应链的基本通畅。然而,美国供应链报告无视这些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例如,ICT供应链报告声称“美国和欧洲高科技、半导体和消费电子公司的大量商品均来自中国大流行期间被隔离的地区,供应链受疫情影响严重”等,这些所谓“论断”的真实目的在于打消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事实上,ICT供应链报告也承认“中国市场和周边地区的规模将继续吸引全球企业,因为企业寻求在消费者附近生产”,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系统中的“压舱石”地位是不可否认的。

对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有以下四点政策建议。

一是要掌握战略主动,把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放在自身的力量基点上。在全球产业链分工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掌握战略主动,把外部市场、要素有效转化为不断塑造自身优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力量,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不断提升都是不可能的。我国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过程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上需要通过牢牢掌握战略主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不断塑造新优势、不断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是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应用场景建设,使创新链与产业链融通发展、加快落地见效。要加强对基因技术、量子科技、智慧医疗、类脑智能等前沿科技基础研究的支持,围绕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重大装备、先进科学仪器和检验检测设备、工业软件等存在重大产业安全隐患的领域或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产业链关键短板和痛点布局创新链,以夯实基础研究为依托,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大对“硬科技”创新投入的支持力度,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领域推进国家大科学计划,鼓励重点地区加大对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跨地区开展多学科协同研究,探索组建联合实验室和实验室联盟,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主动争取承担和突破国家“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原创技术引领性突破,支持各地围绕禀赋优势打造细分领域的标志性产业。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建和完善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双创平台、未来工业技术平台、未来工厂试验平台、测试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加大创新成果应用场景建设,通过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

三是坚持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在建立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治理体系上,我国主张建立一种合作共赢的、平等的治理体系,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共产品属性。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关键产业链供应链抵抗极端风险的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提升极端情况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和水平,充分保障有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性和抗风险冲击能力。开展基础设施韧性评估,提升基础设施韧性,提升应对极端天气、重大疫情的承载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精心设计备份系统,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等。

张其仔,白玫,邓洲.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N].中国经济时报,2023-02-23(004).

分享到:
Baidu
map